央视《非遗里的中国》推辽宁篇 惊艳声一片!

央视《非遗里的中国》推辽宁篇 惊艳声一片!

张简绮露 2024-10-11 企业文化 7 次浏览 0个评论

辽宁鼓乐、阜新东蒙短调民歌、老六路太极拳、东北大鼓组团出镜

央视《非遗里的中国》推辽宁篇 惊艳声一片

央视《非遗里的中国》推辽宁篇 惊艳声一片!

  2021年,锡雕(锦州锡雕)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单霁翔等专家对辽宁非遗传承人精湛的技艺赞叹不已。

  9月28日晚,《非遗里的中国》(辽宁篇)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,气势恢宏的辽宁鼓乐、悠扬动听的阜新东蒙短调民歌、铿锵有力的东北大鼓、刚劲潇洒的老六路太极拳,以及诙谐生动的东北二人转等24项辽宁特色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悉数亮相,辽宁非遗以集体出镜的方式迅速“出圈”。时隔一天,9月30日,这些精彩的非遗节目、精湛的手工技艺在沈阳市时代文仓公园进行展演展示,辽沈百姓在家门口感受这些厚重的非遗文化魅力。

  “山海有情,天辽地宁,人文兴盛,亘古绵长……此行,我们从这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开始了。”画面上,辽河、关门山、千山等在声声辽宁鼓乐中展现,接着东北大鼓唱起来:“天辽地宁谱华章,辽宁非遗异彩纷呈……”9月28日,央视《非遗里的中国》(辽宁篇)如一缕清风,激发人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。

  《非遗里的中国》通过非遗创新秀展演、沉浸式体验、还原绝技等全新的方式来展现非遗,多维度呈现非遗的创新成果、历史底蕴、中国智慧、东方美学。

  《非遗里的中国》(辽宁篇)是《非遗里的中国》第二季。该季中,单霁翔、龙洋和杨倩等知名人士现身节目现场。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者,单霁翔的发言如同一把钥匙,打开了观众了解非遗文化的大门。他向观众讲解传达了非遗的历史厚重感,还强调了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。他说:“非遗不仅是过去的文化符号,它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”

  单霁翔话音一落,镜头转向了辽沈大地的风土人情,东北大鼓、辽宁鼓乐、铁岭伞灯秧歌、锦州锡雕、老六路太极拳等24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在节目中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。无论是传统的瓷器制作,还是古老的民间舞蹈,每一个画面都如同一幅文化长卷,向观众展现非遗的历史底蕴。传承人精湛的表演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,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诠释。

  节目中,不仅关注个体技艺的展示,更巧妙地把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。现代与传统的碰撞,使得观众在欣赏精湛技艺的同时,也引发了对非遗传承的深思。

  在镜头的最后,阳光洒在辽沈的土地上,匠人们的乐声和舞蹈汇成一曲优美的交响,让人忍不住想要参与进来。

  《非遗里的中国》(辽宁篇)以独特的视角、生动的形式,将辽宁非遗的多元性、地域性与时代性彰显出来。该节目播出后,惊艳声一片,并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。“东北人用酒香味的梨做馅饼”“小亮沟的苇编还能编出这么多花样”等话题热度飙升,网友纷纷为辽宁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点赞。

  9月30日,“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”在时代文仓公园正式开展。此次活动以“多彩非遗 天辽地宁”为主题,汇聚了《非遗里的中国》(辽宁篇)、《央视秋晚》中的非遗、《茶和天下》等多个板块60余项。

  在现场,非遗传承人通过活态展示、展演等多种形式,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。热烈火爆的辽宁鼓乐从《非遗里的中国》中“走出来”,在现场为观众表演,一位观众说:“这一声声喜庆的鼓乐,仿佛在奏响‘吹不完的欢乐曲, 道不尽的幸福生活。’”

  本次展演上,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也是从《非遗里的中国》中“走出来”的项目。此次在现场表演的《赞颂歌》,让观众感受到蒙古族风俗文化中高阔、辽远、粗犷、豪放的特色和肃穆、庄重之韵。

  在现场,观众葛丹不仅借助剪刀体验了营口伊尔根觉罗氏剪纸技艺,还体验了小亮沟苇编压芦苇、编草席的乐趣。在田庄台马氏传统中医摊床前,她说:“在问诊把脉的过程中,我了解了相关药理诊法。”

  (辽宁日报 记者 杨 竞)


责任编辑:冯庆洋

转载请注明来自合肥全策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央视《非遗里的中国》推辽宁篇 惊艳声一片!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